LDP从入门到弃坑(四)轮、轴、其他外围配件

来源:网络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2-06-06 点击数:

往期回顾

LDP:从入门到弃坑(一)什么是LDP?为什么要玩LDP?玩 LDP 的路线图?LDP:从入门到弃坑(二)适合 LDP 的板面LDP:从入门到弃坑(三点一)适合 LDP 的桥LDP:从入门到弃坑(三点二) 桥的改造LDP:从入门到弃坑(三点三)负角度后桥

本期内容

LDP:从入门到弃坑(四)轮、轴、其他外围配件轮子解决咬轮问题轴承、砂纸、护具等等轮子

如何选择适合 LDP 的轮子?

LDP从入门到弃坑(四)轮、轴、其他外围配件(图1)LDP从入门到弃坑(四)轮、轴、其他外围配件(图2)

答案可简单可复杂。先说简单版本答案:

照着 LDP Rio 推荐买就好了。

回答完毕。

LDP从入门到弃坑(四)轮、轴、其他外围配件(图3)LDP从入门到弃坑(四)轮、轴、其他外围配件(图4)LDPRIO推荐轮子组合,大部分需要海淘。来源:ldprio.com

硬度

很多滑手会用前后硬度不同的轮子。一般的思考出发点是认为 LDP 时人体的重心更多在前轮,所以对抓地力的要求比后轮要低,同时前轮要更多地提供转向加速,所以前轮要硬,后轮要软。前轮追求更高的转速,后轮追求抓地。前轮硬度一般在80-83a,后轮的硬度一般在77-80a。常见的组合是前桥83a,后桥80a。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不能使用别的组合。比如用同样硬度的轮子,前后80a适合大部分路面条件。如果地面太过粗糙,则需要适当调低硬度。反之亦然。

尺寸

如果你只是用 pumping 代个步(5km以内),70mm的轮子就够用了。但是对于 10km 以上的长距离玩法来说,大部分玩家的轮子尺寸在 80mm - 100mm之间,75mm 只能算是勉强入门。这一点和 slalom 等追求灵活性的玩法不同,在长距离滑行中,续航和效率占据绝对首要考虑因素,每一次pumping或每一次pushing的供能,都要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续航速度及距离。越大的轮子能带给你更好的极速和更优的续航。

当然轮子尺寸不是越大越好(长板长距离国际组织 IDSA 标准赛事只允许不超过 150mm 的轮子参赛)。

对于纯粹 LDP 来说,选择个人 pumping 舒适范围内尽可能大的轮子。对于pumping和pushing混合的长距离竞速玩法(马拉松、24h耐力赛),轮子大小的选择和行进中pumping / pushing比例相关,也和个人的技术特点相关。LDP从入门到弃坑(四)轮、轴、其他外围配件(图5)LDP从入门到弃坑(四)轮、轴、其他外围配件(图6)像 Donkboard 这种超过100mm的轮子续航会有质的飞跃,但是很难单纯靠 pumping 维持速度,已经无法LDP了。来源:donkboard.comLDP从入门到弃坑(四)轮、轴、其他外围配件(图7)LDP从入门到弃坑(四)轮、轴、其他外围配件(图8)70mm轮:适合随便刷刷街,75mm轮:适合LDP+马拉松,250mm轮:适合_________________?

是否需要前轮小、后轮大?

这个问题见仁见智,我们留到以后讨论LDP动作特点的时候再去涉及。

解决咬轮问题

轮子大小确定之后,就要解决咬轮问题。虽然老话说得好:

「没有加桥垫解决不了的咬轮问题,如果有,就加两个」

但是在面向 LDP 做优化时,情况变得更加复杂。且不说过高的离地高度对上下板和偶尔的蹬地造成了负担,关键是,当你装上超大轮以后,会发现要关注的不仅是板面咬轮问题,还要关注桥座咬轮、延长架咬轮,简直是防不胜防。那么从哪里入手才是较为合理的解决思路呢?

LDP从入门到弃坑(四)轮、轴、其他外围配件(图9)LDP从入门到弃坑(四)轮、轴、其他外围配件(图10)咬轮的各种可能

这个问题实际上没有最优方案,无论是下沉、反装、磨轮窝、切板颈、延长架......每一种setup,都有各自的缺点、以及防咬轮的能力极限。你需要(再一次)拷问自己的内心:你最无法割舍的是灵活转向,是大轮,还是离地高度?只有你心里对 {离地高度、轮子尺寸、角度、挂杆宽度、桥距......} 有了明确排序,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案。

例如,如果你常用的路线是平地、直线为主,那么你可以为了大轮续航和较低的离地高度,牺牲一些转向性能。虽然少了一些乐趣,但是问题也变得简单了。

或者,你追求 pumping 长距离续航的极致效率,那么,你可以从最不影响 LDP 效率的环节开始改起,如果这个环节无法解决咬轮,就依次向上递进,直到问题解决:

1)切出轮窝或切窄板颈。如果咬轮程度不严重,把轮窝切得更深一些、板颈切得更窄一些可能就能解决问题。

2)选用较窄的轮子、或者偏核心的轮子。较窄的轮子是以减小触底面积为代价的。便核心的轮子,当轮子的一侧咬轮时,可以调转里外方向,可以增加解决咬轮问题的机会。

3)调整挂杆宽度。长挂杆容易咬板面,短挂杆容易咬桥座;前桥有延长架时,桥短挂杆容易咬延长架,长挂杆容易咬板面。改变挂杆宽度会改变转弯感受,但是为了你的大轮,也不得不妥协了。

4)减小轮子尺寸。也就是说前三步都无法解决妥协咬轮问题的话,还是从轮子本身开刀吧。

5)调整PU硬度,降低桥的压板转向范围。

6)改变桥垫高度和角度、使用延长架或伸出板面的零度后桥。

到了第五和第六步,问题肯定是可以解决了,但这实际上已经触及到桥距、角度等核心配置问题了。

轴承、砂纸、护具等等

轴承

对于 LDP 这种低速长距离玩法,轴承对于速度和续航的提升效果不是很明显。一般来说,钢珠轴承最好买一体的,简单,省事,并且续航也稍微好点。陶瓷轴承在平地上,非特殊情况是几乎感受不到和普通钢珠一体轴承的区别的。陶瓷轴承的防水,对于 LDP 来说也没什么意义——路面过于湿滑是没办法 pumping 的。

总之,用不着在陶瓷上追求高精尖——不需要考虑上千元的陶瓷轴承,国产轴承也完全可以胜任(终于说到一个可以节省预算的地方了)!

砂纸

板面前后脚位附近的大面积砂纸是必要的,具体选择则因人而异。

脚位提醒

对于 LDP 来说,脚位提醒的作用有限,一些前脚站位非常靠前的玩家有可能会用到。

护具

如果是参加长距离比赛,头盔是必须的,不过如果路线上没有什么特别的危险路段,传统滑板/长板头盔以外,还可以考虑骑行头盔。

平时的养生滑,也建议尽量戴头盔。

护膝之类影响关节灵活性的护具一般是不用的。当然有些大体重 pumping 玩家会佩戴护腰。

鞋子的选择上,如果全程不蹬地,原则上只要合脚、不打滑的鞋都可以。光脚?路况好的话问题也不大。

如果要pumping结合pushing,跑鞋、越野跑鞋、赤足跑鞋也是长距离比赛常见的装备。

LDP从入门到弃坑(四)轮、轴、其他外围配件(图11)LDP从入门到弃坑(四)轮、轴、其他外围配件(图12)IDSA 2015 荷兰马拉松

至此,我们基本覆盖了 LDP 装备的方方面面。下一期,我们开始讨论 pumping 动作本身。

Pumping竞速,开跑!
加入收藏

本文标题:LDP从入门到弃坑(四)轮、轴、其他外围配件

本文链接:http://m.p2cp.cn/news/2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