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眼健康规划已将眼底病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给予了非常高的关注。”近日,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2022“两会·健康策”系列直播访谈眼健康专场上,多位眼科大咖支招眼底病防治。
“近年来,我国的眼病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致盲的首位原因已从白内障变成了眼底病。随着国民平均寿命的延长,因年龄而导致的眼底病也在逐年增加。例如,在80岁以上人群中,超20%的人都有老年黄斑变性。”西安爱尔古城眼科医院眼底病科副主任医师韩晓冬介绍。
在一个300万人的调查研究中显示,通过将眼底照相纳入健康体检,70%的人都发现了眼底异常。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异常的比例是递增的,在50岁以上人群中,80%左右的人眼底都有异常。因此,眼底病已经成为老年人群致盲的最重要原因。 眼底病引发的视觉损伤,很多是可防可控的,要把眼健康的筛查作为慢病管理的一部分。
韩晓冬主任指出,最早的时候,眼底照相机只能照到25°度视野,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照相范围扩大到了45°的范围,进入21世纪以后,照相的范围能扩大到55°的范围,而目前出现的真彩高清超广角相机的单视野的广角镜头则已经可以照到133°的范围,超广角镜头可以照到200°的范围,拼图可至267°的范围。所以如果每年都进行一次眼底照相检查,90%以上的人糖尿病就可以避免失明;高血压引发眼底改变、年龄因素导致老年黄斑变性等,也都可以早发现、早干预、早控制。
眼底一张照,眼病早知道
“眼底一张照,眼病早知道。”西安爱尔古城眼科医院眼底病科副主任医师韩晓冬介绍,过去的眼底照片技术达不到现在的水平,现在已有的眼底照相技术非常先进,例如真彩高清超广角相机CLARUS 500,第一特别高清真彩,第二是超广角,通过一张照片几乎可以涵盖80%眼底信息,准确反映出眼病、甚至全身病的信息。
韩晓冬主任解释,如果有高血压,眼底照相就会反映出眼底的动脉硬化;如果有糖尿病,就会在眼底反映出小的出血点渗出等。像高度近视眼,随着眼轴的延长,眼底就会出现各种的萎缩斑变性区,甚至出现视网膜裂孔。有了这一张照片,就省去了过去到正规医院的一系列流程。
“查眼底病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检查,一个是眼底照相,一个是视网膜黄斑区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A)。”韩晓冬主任指出,建议把他们作为眼科门诊就诊的筛查环节,这样可以把好眼底病的第一道关。通过这些检查关口前移,患者也可以留下相关资料,日后这些大数据可以纳入健康随访当中。这些检查进入到筛查流程后其实都非常便宜,但解决的是大问题。
新技术助力眼底病筛查提速
眼底病是一个特别专的亚专业,所以培养一个眼底病专业医生,需要更长的时间。那么如何让14亿中国人享受到同质的眼底病筛查和治疗水平呢?西安爱尔古城眼科医院眼底病副主任医师韩晓冬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可能要借助于科技的力量。 除了互联网技术、5G远程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也越来越多参与到了眼底疾病筛查和治疗当中。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很多致力于各种眼底病筛查的产品被研发出来,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到其他多种眼底疾病都有涉及,很大程度弥补了东西部、城乡之间的医疗资源差距。
“每个地区不一定有一名眼底病医生,但设置一台人工智能眼底病筛查设备却并非难事,经过培训村卫生员都可以操作。”韩晓冬主任表示,人工智能眼底照张相,就可以告知患者哪里有疾病、需不需要转诊。
如果有疑难眼底疾病,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数据传到区域眼科中心、甚至国家级眼科中心。通过好的眼底照相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技术这三条路径,相信可以大大的解决眼底病的看病问题。